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B.明清年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2.“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爸爸妈妈,俯足以畜老婆,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消极无为 B.仁政治国 C.严刑酷法 D.经世致用
3.秦汉将来,先秦诸子百家的命开始分化:___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_____________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事实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4.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B.儒学进步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C.汉代打造了中央集权体制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点
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护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倡导实行“仁政”,觉得每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倡导“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一直贯穿上述思想的一条主线是
A.倡导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推行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6.有学者觉得:“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不过在肯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一直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B.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C.辩证剖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里有哪些用途D.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7.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它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训练书写了汉字“永”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备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括在中国古时候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8.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著名的命题——“轴心年代”,即这一时期在北纬30°上下,人类文明精神发生重大突破,大家开始用理智的办法、道德的方法来面对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这一时期的中国
A.老庄倡导崇尚自然,超越功利 B.儒释道三教并立局面形成
C.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中心 D.黄宗羲倡导“公其是非于学校”
9.冬10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汉朝统治者觉得假如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D.汉朝统治者觉得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10.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或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倡导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要紧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11.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爸爸妈妈,俯足以畜老婆,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觉得:“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能守,出不能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倡导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省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12.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看法相符的是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3. 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患者枕边,恭敬之,当自瘥。’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办法
14.假如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总是被欲望所蒙蔽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15.2011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规范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达成人民的愿望。”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
16.《季羡林说和谐生活》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怎么看,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倡导“和谐”……大家讲和谐,不只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倡导“仁者爱人” ②墨子倡导“兼爱”“非攻”
③老子倡导“天道自然” ④孟子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存活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知识’任何违背知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倡导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达成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18.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这一倡导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重视人的意识的要紧用途
1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可以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A.分散君权,实行众治 B.君主让权,实行立宪[来源:学*科*网Z*X*X*K]
C.权力分立,相互制约 D.恢复礼制,设立宰相
20.梁启超评价黄宗羲说:“原来大家国家还有比卢梭早200年的这么一流的思想。”其“一流的思想”主要表目前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设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主张言论自由 ④倡导民主共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进步变化的要紧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进步演变的要紧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 对该材料解析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进步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方位地指出理学的弊病
D.清代传统经学有益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2.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
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23.察看下列宋元时期的绘画作品,它们反映出该时期绘画范围的主要特点是
A.文人画时尚 B.风格多元化 C.宫廷画活跃 D.趋向世俗化
24.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对于美德,大家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大家还需要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办法,以使大家成为良善之人。”又强调“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他如此说是由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时候希腊人没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略了社会道德建设
2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觉得:“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法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很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状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倡导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点
C.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D.表明常识分子主张以人为本
26.“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一次考核,看他是否同意在了我们的哲学思想的真传。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学会得怎么样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比较合适的是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认识你一个人
C.常识即美德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7、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断定此人是
名字 |
| 历史评价 |
生卒年 | 1527— 1602年 | “发挥纯真无邪自心,扫荡酸腐之气,慨然醒世,勃然通民。” “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狂悖乖谬,非圣没办法” |
称号 | 思想家 |
A.黄宗羲 B.李贽 C.王夫之 D.顾炎武
28.德国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年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年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为此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伏尔泰倡导三权分立,卢梭倡导平等自由
B.伏尔泰倡导开明专制,卢梭倡导人民主权
C.伏尔泰倡导社会契约,卢梭倡导科学民主
D.伏尔泰倡导人民主权,卢梭倡导开明专制
29.18世纪的法国,愈加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掌握用我们的头脑考虑问题。他们考虑的问题与文静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目前
A.批判神权统治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 D.主张思想自由
30.有学者觉得“中国到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作“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如果由于
A.推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蓝图 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筹备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道题)
31.(13分) 学者林贤治说:“真的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讲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常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只是个人,也是他所生活的年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可以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可以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鲁迅指出:“目前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由于科学能教道理了解,能教人思路了解,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叫做“异端”。依据材料1、二及结合所学常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6分)
为何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影响不大?(3分)
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什么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2分)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常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2分)
32. (14分) 史学界觉得,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范围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将来,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历程一千多年的进步,正在经受前所未有些变动,它不只表目前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目前文化上出现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原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在17世纪获得胜利的科学革命与英国革命一块被叫做17世纪的“双元革命”。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系统常识,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1、《历史学习新视线新常识》
材料三 “大家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创始人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其次,启蒙运动的主张者试图为更为明确靠谱的理解这类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革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常识,判断材料一中的“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原因”指的是什么,(1分)试对这股新思想进行剖析评价。(3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常识,科学革命产生的思想条件是什么?(2分)科学革命怎么样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常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是怎么样“大破大立”的。(4分)
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明朝中后期,伴随中国封建规范的弊病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可以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大家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病,……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一个要紧内容。
——摘引自《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革新》
材料二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静复兴运动的核心,……一定现实生活和尘世生活,追求个人幸福和世俗享乐。人文主义思想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神学统治
所有的精神枷锁,一定了个人的崇高和伟大,倡导个人是自己命的主宰。
——摘引自陈芝 陈硕《浅析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理想》
材料三 朱熹的“理”传入西方后,一直被欧洲哲学界看成是取代上帝的“纯粹理性”。……“中国儒生的宗教从来命受无稽神话的糟蹋,也没为政教之争和内战所玷污”。(伏尔泰)这分明是在为朱熹的“自然理论”即实质上的无神论唱赞歌了,并以此作为他在法国从事反封建、反教会的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
——摘引自张允熠《论朱熹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兴起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说明欧洲文静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倡导及影响。(4分)
(3)结合材料1、三和所学常识,剖析朱熹理学思想在东西方遭到不同处境是什么原因。(6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答卷纸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题号 | 16 | 17 | 18[来源:学#科#网]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来源:学|科|网Z|X|X|K] | 30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40分。31小题13分,31小题14分,33小题13分。)
31.(6分)
(3分)
(2分)
[来源:Z+xx+k.Com]
(2分)
32. (1)(4分)
(2)(6分)
(3)(4分)
33.(1)(3分)
(2)(4分)
(3)(6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30X2=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B | D | B | A | B | C | A | C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A | D | C |
| A | D | C | D | A | A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D | B | D | B | A | B | B | C | C |
31.思想: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倡导男女平等。(2分)路德:指责教会贪婪腐败,倡导“信仰基督即可得救”;《圣经》高于所有,《圣经》面前每人平等;简化宗教仪式(2分)。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罗马天主教会。(2分)
缘由: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思想保守,文化专制。(3分)
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激进派。(2分)
认识:在人类进步的进程中“异端”思想是正常现象;在肯定时期内“异端”思想会遭到保守权势的压制和迫害;“异端”思想总是能起到思想解放用途。(2分)
32. 明清时,工商业经济的进步推进了“人性”的日益觉醒,而理学思想中的 “灭人欲”紧急束缚了人的个性解放,所以遭到强烈批判。西方启蒙运动时,一方面一些启蒙思想家看到了朱熹理学思想中可以借助反对封建神学和专制规范的有利成分,另一方面对理学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质并不知道,所以才加以推崇。(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