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表姐家女儿然然,今年刚满5岁,天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
她发现,再皮再吵闹的孩子,只须把她放在电视机前,不闹人不缠人不费神,全世界都会变得安静。
表姐也有空闲看书,追剧,淘宝,敷面膜....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现象。
然然在看电视的时候眼神呆滞,像呆掉一样,时不时伴着几声干笑。
叫她几声都没反应,对四周的环境无动于衷。
只须一关电视,就会变得十分暴躁,带她出去玩,不到半小时就吵着要回家。
回家干什么呢?
看电视...
表姐感觉如此下去,孩子一定要废。于是就开始严厉禁止她看电视,态度十分强硬。
为了能看上电视,然然天天在家上演一哭二闹三打滚的戏码,一言不合就不吃饭,需要要打开电视才吃,甚至扬言要离家出走。
天天多次质问她妈,“其他人家的孩子都在看,你凭什么不让我看?”
表姐崩溃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就向我求助。
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有句台词,“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让孩子,挨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是最最愚蠢的东西。”
02
有朋友跟我吐槽,“目前的孩子可真傻啊,撑个小伞就以为自己能飞檐走壁。”边说边扔给我一个链接。
打开一看,是这个新闻:
东阳的一名5岁男生幻想自己有翅膀,从自己家里3楼的窗台下“飞”了下去,结果导致全身多处骨折。
我边惊叹边打开了百度,发现,这还真不是个例。
5月8日,芜湖的一名6岁女生,撑着一把小花伞,就从13楼往下跳,摔成重伤。
女生被六楼阳台接住,旁边躺着那把小花伞
3月4日,乌鲁木齐的一名5岁女生,从家找到一把雨伞,背起书包,撑开伞直接从11楼的阳台上“起飞”,最后导致创伤性休克,直接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女生坠落在4楼阳台上,旁边留下一把黑色的伞
万幸的是,上面三名孩子都存活了下来,可有些孩子却没那样幸运了。
陕西宝鸡一名6岁男生,误将雨伞当降落伞,从19楼纵身一跃,当场死亡。
经调查,他们都是电视迷,在模仿动画片跳伞、飞天情节,无一例外。
表面上大家归咎于暴力动画片误导了孩子,但大家往深处想,为什么他们会感觉撑个小伞就觉得自己能飞?为什么这么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真实的感觉体验,越多越好。
而电视却让他们与现实割裂了,它限制了孩子的真实感觉体验,致使他们根本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而且孩子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几近处于停滞的状况,看电视不需要任何的考虑,仅需被动的同意电视呈现的信息。
就像我的外甥女一样,看电视的表情几乎是呆滞的,时间长了,人就会变得迟钝。
《电视对儿童心灵的伤害》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说:“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须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都是有害的。
作家李敖也直接指出,“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
日本的一个导演更直接,直接拍了一部电影,名字就叫做《电视看多了会变傻》。
03
有一个妈咪群,我已经设置成免打扰很长时间了。
今天被一句话给扎了眼。
“做你的女儿,真可怜。”
顺手点开了群消息,原来是由于宁宁妈从来不让孩子看电视,所以豆子妈感觉她女儿可怜。
真的是如此么?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临床教授琼森在《电视与儿童心灵》的报告中指出:
“在生活刚开始的三年,儿童应该学走路、学说话、学考虑。而电视却毁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三样非常重要的东西。”
在孩子学走路的年龄,电视却将孩子“绑”在了沙发上;
在孩子学说话的年龄,孩子却终日对着电视。
但电视它没表情,没可以模仿的嘴型,没肢体动作,无法与孩子双向互动,更无法向孩子表现语言中的喜怒哀乐,让孩子了解语言的真的含义。
在孩子学考虑的年龄,电视占据了他们的时间,影响他们的心智,电视将大人创造出来的影像投射到孩子的脑里,直接抹杀了他们自己内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科学家过去做过这么一个试验,召集一群孩子,让他们再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后把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画出来。
科学家把孩子们分成两组,A组孩子是听老师讲故事,B组孩子是看动画片。
结果呢,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由于她们脑海中的想象赋予了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
而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完全相同,由于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几天过后,再让这类孩子画白雪公主,结果还是一样。看了动画片的孩子依然画出了和电视形象一样的“标准答案”。
看电视会剥夺孩子生活之初,学走路、学说话、学考虑这三项非常重要能力的机会。
孩子们生活的差距,就是如此的被拉开的。
到底是常常看电视的孩子可怜,还是不看电视的孩子可怜?
04
有这么一个段子。
都快凌晨了,一个孩子还在看电视,说自己一点也不困。
母亲说“要不大家看书吧”,刚接过书,孩子就说困了。
在一本《医学杂志》上,华盛顿大学的脑科学研究学者克里斯·塔基斯博士对2600名0~岁孩子进行了研究,发现:
“3岁以前,天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障碍的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0%,假如一天看三个小时电视,概率就会提升至30%。”
没注意力,何谈看得下去书?
目前不少大人,一边叫嚣着“大家就是看着电视长大的啊,活的好好的,也没如何啊”
一边暗自懊恼“我为什么静不下心来念书?半年前买的书,到目前依然全新”。
这就是习惯快步伐的视听带来的影响啊。
早年间,一篇《让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刷爆互联网,文章里提到:
“目前的中国人好像都没办法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要么看电视,要么刷微信微博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每年平均念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这何尝不是目前的孩子将来的近况:宁可盯着手机,电视,iPad看到天荒地老也不愿多瞅一眼书。
但念书可以让孩子变聪明,看电视可不会。
耶鲁大学的电视与儿童专家辛格教授明确指出:“在学习与阅读习惯完全培养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电视。”
05
英国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假如你能让孩子在12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让12岁之前的孩子不接触电子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最基本的需要必须要做到,最基本的底线必须要守住。
两岁之前不要看电视!两岁之前不要看电视!两岁之前不要看电视!
要紧的话说三遍。
2-5岁的孩子天天也只能看一个小时,这也是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明确规定的。
有着“母亲导师”之称的蒋佩蓉在《下一代的竞争优势》一书中给了爸爸妈妈四个建议,写出来推荐给大伙。
不要再把看电视作为一项奖赏或者惩罚,如此只能增加它在你孩子心目中的价值。
把看电视当做一种奖赏,就给“电视”这个冷冰冰的机器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越禁止,越有兴趣”是每一个人的通病,不少孩子在家看不了电视,常常找借口挖空心思溜到朋友家去看。
可以转移孩子注意力,引导她关注愈加有趣的东西。不过分焦虑,不过分严厉,不一味说教。
对孩子而言,确保他们理解他们正在观看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不要因此对现实感到困惑。
就像刚刚所说的撑伞跳楼的新闻一样,孩子纵深一跃,这个家庭就完了。
此时就需要父母的帮忙和引导,让孩子理解现实的世界,了解我们的极限,了解我们的身领会受伤,了解动画和现实有什么区别,不要再让模仿动画的悲剧发生。
花时间和人相处,玩真实的游戏。
其实,没什么孩子天生爱看电视,有人玩有人陪哪个还爱看电视啊?
爸爸妈妈不玩手机,不沉迷电视,多带孩子去户外走走,花时间多多伴随孩子才是正道。
你的伴随的多了,孩子对电视的迷恋也就少了。
天天给孩子们一段安静的时间。
短期内干坐着什么也不做,练习孩子应对厌烦、沉默和其他问题。
享受独处,让浮躁的心安定下来,掌握和自己对话,走慢一点,等一等灵魂。
孩子,我不想叫你变得麻木呆滞,我想叫你走出去,体验千万种精彩和可能;
孩子,我不想叫你失去想象的翅膀,我想叫你天马行空,想象力爆棚;
孩子,我不想叫你的双眼懒得看书,我想叫你爱上念书,那会是你一辈子的财富。
这就是我不叫你看电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