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标示着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策略已经按程序从中央深改组走到政治局会议,公海量少年来千呼万唤的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终于开始了。
从已公开的信息看,改革的主题再一次指向公平,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法,提升中西部区域和人口大省高考考试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其次,没局限于高等学校招生规范的改革,而是使用“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提法,其中特别强调包含健全中小学招生方法破解择校难点。再就是着眼于体系打造,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交流各级各类教育、认同多种学习成就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会议传递的信息表明,被社会所诟病的计划招生体制依旧存在,政府主导的考试招生体制仍旧运行。虽然这个建议不可以全部满足公众对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期待。然而,这个建议放开了一个活口,就是需要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回话社会关切,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选拔水平。这一表述表明:一是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并不是这次建议出来之后就不再改革了,而是要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步改革,若有需要还要改,分步推行,有序推进,不断深化。二是改革的主体是大众,社会的关切就是大家的关切,改革是对大众关切的回话,大众要以主人意识参与到这一改革中来,可以积极主动表达、交流,可以用行动探索改革的路径,也不排除不能已时用脚投票。
从这次推行建议还能看出,对考试招生规范的抽象定义化的争论并不可以致使真的的改革,重点是要放出适度空间让改革的主体去探索。中国的国情非常复杂,每年上千万的高考考试考生,每一位考生都是一道多维高阶方程,要想把工作做精细,就势必要抛弃由某一机构大包大揽的做法,要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就需要拆除大锅饭和大饭店,开除自助餐和风味店。把这一理念落实,最为重点的还要政府简政放权。
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还只是将来招生规范改革的总体方向,其中的无论什么方面,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众人可以走、乐意走的路子,还有个漫长的过程。假如设计出的是大伙都不乐意走的套路,终究是存在不了多久的摆设。所以说即使具体的考试招生策略出来了也只不过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