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两鬓斑白,却依旧精神矍铄;言语简洁,但每句都切中要害。当得知自己第三成为201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时,已过花甲之年的上海闸北第八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刘京海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同事尊敬的教师和校长,就需要想别人所想,时刻心系学生和教师的最大需要,用师爱汇聚正能量,激起教师的凝聚力,点燃孩子的亮点,进而帮助每个人走向成功。
兴趣与学习可以都不耽误
让每一个孩子都相信自己可以获得成功,是刘京海的一个梦想。
黄聪颖是闸北八中的毕业生,也是刘京海执教过程中海量让他印象深刻的学生之一。“在读高中的时候,她是大家学校有名的写手。”黄聪颖的天分其实刚开始并不为他所知,但在高考考试前的某一天,黄聪颖的班主任忽然跑来校长室“告状”,说她不好好复习迎考,倒是在课余时间偷偷写小说。“我一听,就让这位班主任把黄聪颖叫来,这让她着实有点受到惊吓,以为我要批评她。但当我获悉她其实早在高中一年级、高二就已经出版过两部取材于校园生活的互联网小说后,看到了她异于常人的优势。于是我告诉她,她好像比其他学生更擅长管理时间,也更擅长察看生活,并从日常探寻写作素材,同时也非常有恒心和毅力。”刘京海赞赏的态度大大出乎了黄聪颖的意料,她告诉刘京海,为了写小说,她确实在时间分配上下了工夫,如在上学和放学路上构思小说内容,在课间抓紧时间写作业,回家后坚持天天写小说等;而为了积累素材,她也很有感于闸北八中举行的各类学生活动,并培养了察看同学和教师的习惯,以此来塑造小说角色;另外黄聪颖还表示,闸北八中开设的美术课令她收获颇丰,美术老师的指导激起了她的想象力,这也成为她源源持续的创作动力之一。
“我没想到她可以这样开诚布公地与我对话,我被她的坚持所折服,于是选择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不只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要干预她的创作,还为她颁发了全校奖学金;而她也终于在学校里找到了理解她的人,并开始渐渐意识到,复习迎考也非常重要。”刘京海说,就如此,他和黄聪颖达成了建议上的统一,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去,黄聪颖的动力和自信也更足了。“最后她不只成功出版了我们的第三部小说,还如愿以偿地考取了上海大学,并在高校的两年间,又出版了12部书本,可谓学习、兴趣都不耽误。”刘京海说,“可见,要让学生体验成功,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赏识与宽容。”
“成功是成功之母”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刘京海就开始了成功教育研究,形成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获得多方面成功的“成功教育”理念。正由于一直坚信如此的教育理想,刘京海觉得,身为一名好教师,就需要时刻看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亮点,在为他们创设各类展示平台的同时,把这类亮点挖掘出来。
在担任闸北八中校长之初,刘京海就带领全校教师围绕课程、教程、教法进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深信,成功是多方面的,并不止是指学习好。他坚持“三不抢”的办学原则——不抢其他学校的好教师,不抢其他学校的好生源,不抢学生的时间。在课堂实验中,他提出“低、小、多、快”四字方案,强调常识结构的起点要低,教学的步子要小,活动与师生互动的机会要多,反馈的频率要快,重视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为的就是让每个普通学生都能“跟得上”“少受挫”。他告诉记者,闸北八中的学生天天晚上八点半前都能做完作业,课后大面积补课的状况也甚为少见,学生天天都是快快乐乐的。
“这就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刘京海说,“大家所说的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教育办法,其目的就是期望激起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将外压式的强制教育转变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从而通过成功的不断累积,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理念被他提炼成一句口号:“成功是成功之母。”
教学相长变成现实
除去黄聪颖,刘京海还向记者列举了更多的“成功学生”:有休学打工再回校、美术高考考试成绩崭露头角、并顺利考入本科院校的“美术达人”;有表演校园“海派清口”活灵活现的“小周立波”……
闸北八中近年来出现一大量全方位进步的出色学生,不只学校的教育水平稳定在了闸北区全区的中上等水平,高考考试本科率连续多年达到了80%以上。因为非常早就取消了集体补课,大多数学生天天的作业量仅需1小时~1.5小时就能完成,其中数学作业的完成时间为二三十分钟,这也让不少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拓展我们的兴趣和专长,就是在这种状况下,美术教育飞速盛行全校,并在几年内获得了最佳的效果。近年来,闸北八中美术班学生在上海美术联考的成绩都很优秀,美术班的本科录取率基本都达到了85%以上。
学生在进步,教师也需要提升。刘京海告诉记者,他正在带领教师团队将备课和上课同步起来,针对不同学科拍摄备课、预习、课中、矫正、复习等短视频,进而为更多教师健全教学办法、积累教学经验提供参考。“如大家正在研究初中数学的矫正型短视频、初中英语的预习型短视频,来为精细化的课堂研究提供要紧素材,并以此作为探索个别化辅导新渠道的切入点。”
刘京海说,教育事业的进步不能离开每一名教师的努力,只有当这类努力一同汇聚成一股教育的正能量,中国教育的将来才会愈加美好。